先放水,在放茶叶。
泡茶首先必须烫杯,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
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枪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
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
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
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
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
这个不一定,先放水再放茶又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做中投法,一种叫做高投法(两种都只适用于玻璃杯冲泡)。中投法,即在杯中先放入1/3的水(根据茶叶控制水温),然后投茶,接着轻摇杯身--润茶,最后注满水(注意注水7分满)第二种高投法,即在杯中直接注满7分水,然后投茶,使茶叶自然下沉。具体的说那种茶叶适合这两种冲泡呢?应该这样看,一般的说,绿茶中的蒸青和烘青,及白茶,黄茶适用。那么什么时候用中投,什么时候用高投呢?很简单,茶叶最老用低投法(先放茶后放水),嫩一些的用中投,最嫩的用高投法。
先放水后放叶叫上投法,与之对应的泡茶方法是中投法和下投法。这几种投茶方法其实没有特别的规则区分,一般来说使用哪种方法主要取决于干茶密度以及嫩度。例如碧螺春非常娇嫩,先放水后放茶能更好地控制水温,而且碧螺春的密度略高于水,所以会缓缓下沉,能充分和水接触,而且从上至下在水里舒展开的碧螺春茶叶比较有美感(其实最后这点还挺多人喜欢的。。。)。大多数茶用的还是下投法,说实话下投比较省事,一般不摆茶席的时候我还是比较常用下投。中投法是介于两种之间,比如太平猴魁,很多人就喜欢用中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