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岩茶属于什么茶
岩茶属半发酵茶(又称青茶或乌龙茶)。它既有不发酵茶(如绿茶)的特性,又有全发酵茶的特性,主要营养成分是茶多酚和咖啡碱。半发酵茶有轻焙、重焙之分;轻发酵、重发酵之分。大致上,轻焙、轻发酵者,较近似绿茶。半发酵茶经过发酵的过程,则又比绿茶耐用。
群峰相连,峡谷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气候温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武夷山悬崖绝壁,深坑巨谷。利用岩凹、石隙、石缝,沿边砌筑石岸,构筑“盆栽式”茶园。武夷岩茶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之王。
形成岩茶独有风格及特征多样化的因素主要有三:
二、武夷岩茶中名枞是什么
1、名枞是指武夷四大名枞,“奇种”、“单丛”、“名枞”各具特色。“名枞”是“岩茶之王”。
2、这些名枞茶,或品质特优,或茶树形状超异,或种植地点奇特,再冠以表示各名丛特质之名称,往往富有文学的色彩。在珍贵的名丛之中,又以四大名枞: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最为名贵。
3、武夷山位于福建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
4、武夷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栽制茶叶,宋代列为皇家贡品,元代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
5、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
6、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三、茶分为几大类型
茶分为六大类: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
绿茶:就是指没有经过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其中比较优质的品种有:六安瓜片、碧螺春、龙井茶、信阳毛尖这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几种也都属于绿茶。绿茶具有味醇、香高、形态美、耐冲泡等特点。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都产绿茶。
绿茶根据制作加工的方法不同,绿茶还可以分为烘青绿茶、炒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那么要说我们国家最传统的绿茶还要数眉茶和珠茶。
黄茶:是指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具有代表性的是霍山黄芽、蒙洱银针。黄茶在制作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使茶叶形成黄叶、黄汤。分为“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产地有湖南、四川、安徽、湖北、浙江。
白茶:是指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银针和白牡丹。白茶在加工时不揉不炒,只将茶叶烘干,能使叶背白色绒毛完整保留下来。白茶的主要产地在福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
青茶:是指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我们熟知的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都是属于青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制作时适当发酵,是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的一种茶。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为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边缘呈现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红茶:是指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代表为祁门红茶和荔枝红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在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工夫茶为主。
黑茶:是指发酵后的茶(发酵度为100m),代表有普洱茶、六堡茶和湖南黑茶。
黑茶的原料比较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疆地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立秋以后,天气有回热现象,重新出现暑热天气,因此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撤除。而茯茶有清热解毒之效,可以缓解暑热。尤其白茶,根据民间长期饮用和实践及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茶具有清热润肺、平肝益血、消炎解毒、降压减脂、消除疲劳等功效,尤其针对烟酒过度、油腻过多、肝火过旺引起的身体不适、消化功能障碍等症,具有独特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