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叶如何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1、茶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基本茶类便是我们常说的六大茶类,有红茶、绿茶、黄茶、乌龙茶(青茶)、黑茶、白茶六类,而再加工茶则是在传统六大茶类的基础之上,经过再加工制成,而茶叶分类的依据为制作工艺、生物氧化程度、感官品质等综合特征。
2、我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广泛的地域,诞生了不少优秀的茶品。
3、而茶叶分类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按采茶季节分类,有的按照茶树区分,有的按照汤色区分。
4、上述各种分类方法,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合理性,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它们都存在不少缺陷,且不利于形成共同的认知,自然容易产生混淆。
5、例如茶叶按照颜色区分,红茶的汤色为红色,而正山小种的汤色为橙黄,金骏眉为金黄透亮,所以自然冲突。
6、现在多数茶界学者和茶叶工作者赞成以下观点:茶叶的分类主要依据茶叶的加工原理、加工方法、加工中茶叶主要成分的变化、茶叶的品质特征等因素,同时参考茶叶感官品质等。
7、按此原则,可以将中国茶叶分为基本茶类与再加工茶。
8、总之,简单来说茶叶类型不同,主要是从制法中产生的,茶叶分类应首选制作方法为依据,才有完整地合理的系统。
9、绿茶:不发酵,核心工艺为杀青,讲究新鲜,清汤绿叶,冲泡水温为85℃左右。
10、白茶:轻微发酵,核心工艺为萎凋,新茶甜爽、老茶陈香,冲泡水温为95℃以上。
11、黄茶:轻发酵,核心工艺为“闷”黄,特征为黄汤黄叶,冲泡水温为85℃左右。
12、青茶:半发酵,核心工艺为做青,讲究香高味醇,冲泡水温为95℃以上。
13、黑茶:后发酵,核心工艺为渥堆发酵,具有越陈越香的特征,且滋味醇厚,冲泡水温为100℃。
14、红茶:全发酵,核心工艺为发酵,讲究甜浓爽醇,汤色金黄或红亮,冲泡水温为95℃左右。
二、中国茶叶按发酵程度分几大类
1、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2、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
3、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
4、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
5、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
6、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三、茶叶如何分类等级
1、按茶的质量级别分类茶叶不同,级别也不同,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等,有的特级茶还细分为特一、特二、特三等,普洱散茶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十级,共11个级别,级别不同,品质各有差异,一般级别会印在相应的茶叶外包装上,方便消费者辨别。
2、同一花色的各种商品茶根据茶叶的老嫩程度划分的等级。等级编号由小到大,茶叶品质则由高到低。如炒青和烘青毛茶常分6级12等(每级含2个等,也有分7级14等),一级二等品质比二级三等好;精茶中的眉茶也分级,如特珍一级、二级;珍眉一级、二级……。外销眉茶为便于洽谈订货,常以一定号码表示花色等级。
3、虽然中国茶叶的分类尚无统一的方法,但比较科学的分类是依据制造方法和品质上的差异来划分的,特别是根据各种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浅入深而将各种茶叶归纳为六大类,即是绿茶、黄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红茶。绿茶茶多酚氧化最轻,红茶氧化最重。